自然避孕法的发展历史 避孕的十大运动
目录导航:
自然避孕法的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医学界在女性生殖领域和对月经周期研究的突破,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波研究自然避孕法的热潮。
早在1930年代,德国亚琛市的天主教神父威尔海姆·席勒布朗(Wilhelm Hillebrand)就开始探索女性的基础体温与排卵的关系。
1954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的德凌教授(Prof. Döring)首次证实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会升高0.2℃以上。这一发现奠定了通过基础体温分析排卵时间以及不孕期/可孕期的理论基础。德凌教授也因此被誉为“基础体温之父”。
1960年代初,澳大利亚的比林斯教授(Dr. John Billings)发现了宫颈黏液的变化规律,并发明了宫颈黏液观察法。
1965年,奥地利的罗泽教授(Dr.Josef Rötzer)把基础体温与宫颈黏液结合起来分析女性月经周期中的可孕期和不孕期,发明了症状体温法。
当时不同学派之间的理论、评判标准差异很大,自然避孕应用推广效果也不甚理想。1981年秋季,德国(西德)联邦卫生部成立了自然避孕研究中心,汇聚了德国近百名医学专家,目的为了总结前人经验,研究出一套科学、可靠、相对简单、可供普通民众日常操作的自然避孕方法。
历时8年的研究和总结后,德国自然避孕研究中心研究出一套将基础体温与宫颈黏液相结合的自然避孕法–SensiPlan症状体温法(SensiPlan Sympto-thermal method)。针对德国900位女性(共12386个周期数据)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自然避孕法的方法有效性高达99.6%(珀尔指数仅为0.4)。使用该方法一年后的放弃率仅为9.2%。综合评估,该自然避孕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深受群众喜爱,达到了项目预期效果。
1988年,德国(西德)联邦政府颁布《自然避孕法》教材,作为德国自然避孕研究和推广的官方指导文献。此后,德国培养了一千多名自然避孕咨询师,向民众提供自然避孕法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在此期间,德国科学家还结合临床研究成果,成功研发出世界首款智能自然避孕产品——蕾迪康经期计算机(Lady-Comp fertility computer)。这是一台仅有手掌大小的微型计算机,操作方便,使每个普通女性都通过测量早晨基础体温准确、简单、快速地自然避孕。
目前在德国自然避孕法是医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有官方的教材、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临床研究机构。国际上许多自然避孕推广机构也在引用德国的临床研究成果。
2010年开始,德国汉诺威大学海归徐世旺先生,也是《避孕改变一生》书籍联合作者之一,将德国的自然避孕理论体系、培训课程以及科研成果引进中国,并与国内众多专家一起推动自然避孕法在我国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发展。
自然避孕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古埃及和古罗马时期就有一些方法,如使用避孕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更多的方法,如体温测量法和周期计算法等。在现代社会,自然避孕法已经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选择,因为它们相对便宜、无副作用且不需要医生的处方。
文章评论